?地下水污染調查是指對地下水環境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以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狀況、污染源、污染途徑以及污染對地下水質量的影響。?這一過程旨在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以便評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確定污染源和污染途徑,為后續的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地下水污染調查的目的在于保護地下水供水水源,查明污染狀況、污染類別、過程和規律,確定污染源和發展趨勢,為控制和消除污染、保護水源提出治理規劃和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調查報告主要內容
(1)?水文地質調查?:
氣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狀況:了解區域的氣候條件、水文循環、土壤類型和植被覆蓋情況。
底層巖性、地質構造、地貌特征與礦產資源:分析地層的巖石類型、地質構造特征、地貌形態和礦產資源分布。
包氣帶巖性、結構、厚度:研究包氣帶的巖石性質、結構和厚度,對污染物的阻滯作用。
含水層的巖性、厚度、滲透系數和富水系統:分析含水層的巖石性質、厚度和滲透性,以及地下水的富集情況。
隔水層巖性組成、厚度、滲透系數:研究隔水層的巖石性質、厚度和滲透性,對污染物的阻滯作用。
地下水類型、水動力特征、地下水水位、水質、水量、水溫及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了解地下水的化學成分、流動特點和補給來源。
泉的成因類型:分析泉的形成原因和類型,了解地下水的自然流出情況。
地下水環境背景值或對照值:確定未受污染時的地下水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作為對比基準。
(2)?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調查?:
污染源調查:識別和定位潛在的污染源,如工業排放、農業活動等。
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定期檢測地下水的質量,包括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
必要的勘探、試驗、測試:通過鉆探、采樣和實驗室測試等方法,獲取詳細的地下水文地質數據。
(3)?地下水污染現狀調查?:
污染途徑的查明:分析污染物如何進入地下水系統,包括通過地表水滲透、土壤滲透等方式。
污染水化學條件: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化學行為和遷移規律。
水文地質條件:分析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過程,以及這些過程對污染的影響。
環境容量:評估地下水系統的自凈能力和承受污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