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監測

赤潮監測 檢測介紹
赤潮監測是指對海洋中某些微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暴發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體變色或對海洋中其他生物產生危害的生態異常現象進行的監測活動。這種現象由于常常伴隨著海水顏色的改變,尤其是紅色,因此被稱為赤潮 。赤潮生物包括能夠大量繁殖并引發赤潮的生物,其中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類居多,它們可能產生對人類和海洋生物有害的毒素,如麻痹性貝毒(PSP)、腹瀉性貝毒(DSP)等。
赤潮監測的目的在于了解赤潮生物的發生、發展和飄移情況,以及赤潮毒素的分布與變化狀況。這涉及到對赤潮生物的跟蹤監測、大型海藻的監測、綠潮的監測等多個方面。
赤潮監測 監測方法
物理檢測法:
通過觀察水體顏色變化來判斷是否存在赤潮。這種方法通常使用目視或謠感技術進行。由于赤潮會使水體顏色變成紅色或棕色,因此這種方法可以快速識別赤潮。但是,這種方法只能確定赤潮是否存在,不能確定具體的赤潮類
化學檢測法:
通過分析水樣中特定化合物的含量來判斷是否存在赤潮。例如,硅藻產生硅酸鹽,在硅酸鹽合量較高時就可能發生磚藻赤潮。因此,可以通過分析水樣中硅酸鹽的含量來判斷是否存在硅藻赤潮。此外,還可以通過分析其他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元素的含量來確定不同類型的赤潮。
生物檢測法:
通過觀察水中的浮游生物來判斷是否存在赤潮。這種方法需要使用顯微鏡等設備,對水樣中的浮游生物進行觀察和鑒定。不同類型的赤潮會產生不同的浮游生物,因此可以通過觀察浮游生物來確定未潮類型。此外,還可以通過分析水樣中的DNA序列來確定赤潮類型。
遙感檢測法:
通過衛星或飛機等遠距離設備對海洋表面進行觀測,以確定是否存在赤潮。這種方法可以快速識別大范圍內的赤潮,并提供高分辨率圖像和數據。但是,遙感技術也有其局限性,例如無法區分不同類型的赤潮。
赤潮監測 檢測標準
HY/T 069-2005 赤潮監測技術規程
GB 3097-1997 海水水質標準
GB/T 18108-2008 鮮海水魚
GB/T 21673-2008 海水蝦類育苗水質要求
GB/T 33584.1-2017 海水冷卻水質要求及分析檢測方法 第1部分:鈣、鎂離子的測定
GB/T 33584.2-2017 海水冷卻水質要求及分析檢測方法 第2部分:鋅的測定
GB/T 33584.3-2017 海水冷卻水質要求及分析檢測方法 第3部分:氯化物的測定
赤潮監測 檢測優勢
中科檢測自有海洋生態實驗室,嚴格按照標準建立,開展海洋生態監測、赤潮監測等項目。實驗室擁有專業的監測設備和規范的監測團隊,可按照相關標準和海域特點為客戶提供經濟可靠的海洋生態監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