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檢測的技術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9-11
234
食品安全檢測是按照國家指標來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標的檢測,比如重金屬、黃曲霉毒素等,那么食品安全檢測的技術方法有哪些呢?
1、色譜技術
色譜技術實質上是一種物理化學分離方法,即當兩相作相對運動時,由于不同的物質在兩相( 固定相和流動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或吸附系數),通過不斷分配( 即組分在兩相之間進行反復多次的溶解、揮發或吸附、脫附過程) 從而達到各物質被分離的目的。
色譜技術已經發展成熟,具有檢測靈敏度高、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檢出限低、樣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的安全檢測中。色譜中常用的方法有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薄層色譜法和免疫親和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能夠準確、靈敏地進行快速定性與定量分析,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廣泛的應用于天然毒素、農藥、食品添加劑、獸藥等的檢測。薄層色譜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20 世紀3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分離和分析方法。儀器操作簡單、方便、應用廣泛,但靈敏度不高。薄層色譜廣泛的應用于農藥、毒素、食品添加劑等方面,在定性、半定量以及定量分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質譜分析是一種測量離子荷質比的分析法,質譜作為理想的色譜檢測器,不僅特異,而且具有極高的檢測靈敏度。色譜與質譜聯用技術結合了兩者的優點,成為分析化學的研究熱點。其中,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與液相色譜-質譜技術(LC-MS)應用廣泛,前者用于有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后者通常用于極性較大,熱穩定性強、難揮發的樣品分析。
2、光譜技術
光譜分析法是利用物質發射、吸收電磁輻射以及物質與電磁輻射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方法,通過輻射能與物質組成和結構之間的內在聯系及表現形式,以光譜測量為基礎形成的方法。光譜分析是一種無損的快速檢測技術,分析成本低。其中,拉曼光譜、紅外光譜、近紅外光譜以及熒光光譜等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應用較為廣泛。
近紅外光是指波長介于可見區與中紅外區之的電磁波,波數范圍為12500~4000cm。近紅外光譜(NIR)分析技術是一種間接的分析技術,通過建立校正模型對樣品進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
近紅外光譜技術具有速度快、無需制備樣品以及成本低等優勢,已經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分析方面。拉曼光譜(raman spectroscopy)技術是一門基于鍵的延伸和彎曲的振動模式,利用散射光的強度與拉曼位移作圖獲取信息。
在食品安全檢測分析中,可以定性分析待測物質,也可以定量檢測食品成分中含量的多少。高光譜圖像技術(hyperspectral imaging)是20 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技術,集圖像信息與光譜信息于一身,在農畜產品、食品的品質與安全性檢測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3、生物技術
生物檢測技術是近年來飛速發展,且在食品檢測中備受關注。由于食品多數來源于動植物等自然界生物,因此自身天然存在辨別物質和反應能力。利用生物材料與食品中化學物質反映,從而達到檢測目的的生物技術在食品檢驗中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具有特異性生物識別功能、選擇性高、結果精確、靈敏、專一、微量和快速等優點。應用較廣泛的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技術、PCR 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以及生物芯片技術等。
酶聯免疫吸附技術(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建立在免疫酶學基礎上,將抗原抗體反應的高度特異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而發展建立的一種免疫分析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酶標記的抗原或酶標記的抗體作為主要試劑,通過復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呈色反應來對待測物質進行定性或定量,在農藥和獸藥殘留、違法添加物質、生物毒素、病原微生物、轉基因食品等食品安全檢測方面廣泛應用,如恩諾沙星、瘦肉精以及嗜堿耐鹽性奇異變形桿菌等的測定。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術,即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是一種體外酶促合成,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方法,是調查食品源疾病爆發及鑒定響應病原菌的有用工具,以其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以及準確快速等優點在食品檢測領域廣泛應用。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將生物識別元素與目標物質結合的物理傳感器,具有高特異性和靈敏度、反應速度快、成本低等優點,已經成為食品檢測中的重要工具。主要應用于食品添加劑、致病菌、農藥和抗生素、生物毒素等方面的檢測。如食品中亞硝酸鹽、鼠傷寒沙門菌、有機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鹽、黃曲霉素B1等的快速測定。
生物芯片法是一項綜合分子生物技術、微加工技術、免疫學、計算機等技術的全新微量分析技術,將分析過程集成在芯片上完成,實現樣品檢測的連續化、集成化、微型化和信息化。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可應用于食源性微生物、病毒、藥物、真菌毒素以及轉基因食品等的檢測分析。
上述就是為你介紹的有關食品安全檢測的技術方法有哪些的內容,對此你還有什么不了解的,歡迎前來咨詢我們網站,我們會有專業的人士為你講解。
相關資訊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
GB 23200.121-20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
>
GB 23200.110-20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源性食品中氯吡脲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
>
GB 23200.115-20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雞蛋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
>
GB 1886.170-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5′-鳥苷酸二鈉
>
GB 1886.179-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硬脂酰乳酸鈣
>
GB 23200.7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魚藤酮和印楝素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
解讀標準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
>
解讀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酸價的測定》
>
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酸價的測定》解讀
>
解讀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脂肪的測定》
>
解讀標準GB 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
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詳解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