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常平鎮碧湖四期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
發布時間:2021-07-16
196
一、項目概況
項目場地位于東莞市常平鎮松柏塘村,地塊占地面積24138.07m2。中心經緯度為114°0'15.98"E,22°59'56.99"N。
二、地塊歷史使用情況
地塊在2003年以前一直為農用地,用于村民種植蔬菜。2004年碧湖花園房地產對地塊進行了土地平整,準備用于建設小區,最終由于各種原因未建,地塊一直從2004年至2007年處于閑置狀態的荒地。2007年由于場地西側要建設碧湖花園小區,地塊內東北側部分土地搭建成為碧湖花園小區建設臨時項目部,其余地塊仍為荒地,地塊上長滿雜草。2008年至2012年,地塊內東北側臨時搭建的項目部逐漸拆除,直至2012年底拆除完畢。2009年東北側部分項目部建筑物拆除后,場地內有兩處積水坑形成,同時有部分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堆放。地塊西南角部分土地在2009年由于場地南側東莞華港汽車檢測站的修建,有一處小積水坑形成,后續被翻動。場地內其余部分荒地逐漸有村民種植蔬菜。地塊2012年底至2014年中,場地部分地塊為蔬菜種植區,大部分仍為荒地,兩處積水坑仍然存在。2014年9月歷史衛星圖顯示場地整體有翻動痕跡,根據人員訪談了解。場地翻動為碧湖花園房地產在此舉行越野比賽。2014年底到2016年底,場地西南側有臨時建筑物搭建,根據人員訪談了解,臨時建筑物為場地西側建設碧湖花園十二期時的臨時項目部,建筑物于2016年底拆除完畢。建筑物拆除后,西南側至今一直為荒地。地塊內其余部分從2014年至今一直為荒地。現場踏勘時有小部分地塊村民用于種植蔬菜。
三、地塊初步調查工作及結論
調查組根據污染識別結果并結合相關導則和技術規范要求,同時結合場地實際情況,本次采樣布點位置采用系統布點結合專業判斷法進行布點,制定采樣方案。本次調查土壤采樣時間于2019年9月5日~9日進行,地下水成井洗井于2019年10月14~15日進行(由于9月份建井質量較差,10月重新建井)。場地內共布設土壤調查鉆孔16個,地下水調查鉆孔4個,場地外布設1個土壤及地下水對照點(位于場地西南1308.8m處農用地)。本次調查共采集土壤樣品105個(包含13個平行樣、5個對照點樣品),地下水樣品6個(包括1個平行樣、1個對照點樣品)。
地塊內土壤樣品中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有機農藥濃度均低于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的第一類用地篩選值。根據《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36600-2018)建設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于或者低于風險篩選值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一般情況下可以忽略。
地下水由于場地內地層土壤多為較細密黏土性質,可能存在濾料與濾網無法完全過濾的現象,故導致渾濁度超出Ⅲ類水質標準;通過風險評估分析,本地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錳在常規自然條件下不具備揮發性,不會以吸入氣態污染物等途徑暴露于人體,且所在區域有市政供水管網,地下水不會作為飲用水和其他水源開發使用,因此地下水暴露途徑影響人體可能性很低,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
地下水由于場地內地層土壤多為較細密黏土性質,可能存在濾料與濾網無法完全過濾的現象,故導致渾濁度超出Ⅲ類水質標準;通過風險評估分析,本地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錳在常規自然條件下不具備揮發性,不會以吸入氣態污染物等途徑暴露于人體,且所在區域有市政供水管網,地下水不會作為飲用水和其他水源開發使用,因此地下水暴露途徑影響人體可能性很低,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
因此,東莞市常平鎮碧湖四期地塊初步調查可認為不屬于污染地塊,場地無需再做下一步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相關資訊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
NY/T 3036-2016 肥料和土壤調理劑 水分含量、粒度、細度的測定
>
GB17378.7-2007 海洋監測規范 第 7部分: 近海污染生態調查和生物監測
>
GB/T 50325-2020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
>
GB 50325-2020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
>
GB/T 14056.1-2008 表面污染測定 第1部分:β發射體(Eβmax>0.15MeV)和α發射體
>
GB 18484-2020 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
>
港澳青年學生代表參觀東莞中科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中科檢測技術服務(東莞)有限公司 東莞實驗室裝修采購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
>
東莞市常平鎮還珠瀝村 99.97 畝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
>
東莞市常平鎮板石村“臺灣仔”項目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的公示
>
東莞市常平鎮盧屋村“智創駕校”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
>
東莞市常平鎮盧屋村“智創一期”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
推薦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