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941-2018此分級方法實施后,企業突發環境事件分級不再執行《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環辦【2014】34號)中的相關規定。
新“分級方法”對照原“評估指南”主要變化對比詳見下表。
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關注要點有哪些呢?
根據HJ941-2018,先識別環境風險物質,計算環境風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再結合生產公寓與環境風險控制水平M,然后根據風險受體敏感程度E,按照涉水和涉水環境風險物質分別進行等級劃分,最后給出企業綜合環境風險等級分級。
(1)分別計算涉氣、涉水環境風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
煉化、石化企業一般均涉及多種環境風險物質,需要按照下式計算:
式中:w1, w2, ..., wn——每種風險物質的存在量;
W1, W2, ..., Wn——每種風險物質的臨界量。
按照數值大小,將Q劃分為4個水平:
①Q<1,以Q0表示,企業直接評為一般環境風險等級;
②1≤Q<10,以Q1表示;
③10≤Q<100,以Q2表示;
④Q≥100,以Q3表示。
(2)生產工藝過程與環境風險控制水平M
①先從企業生產工藝過程是否含有風險工藝、是否涉及高溫或高壓及易燃易爆等物質的工藝過程、是否涉及國家規定限期淘汰的工藝和設備等方面逐項評定。
②其次涉氣的環境風險物質分別從是否有毒性氣體泄漏監控預警措施、是否符合防護距離、近3年是否突發大氣環境事件等方面逐項評定。
涉水的環境風險物質分別從截流措施、事故廢水收集措施、清凈廢水系統風險防控措施、雨水排水系統風險防控措施、生產廢水處理系統風險防控措施、廢水排放去向、廠內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近3年是否突發水環境事件等方面逐項評定。
③評定后的M按照評定的水平值,劃分為4類:M1、M2、M3、M4。
(3)環境風險受體敏感程度E
①大氣環境風險受體敏感程度類型按照企業周邊人口數、敏感情況進行劃分,分別統計企業周邊5公里和500米范圍內的人口數,根據人口數的不同,劃分為三種類型:E1、E2、E3。
②水環境風險受體敏感程度類型按照企業各排口下游河流情況,如是否跨界、下游涉及范圍等,是否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等,劃分為三種類型:E1、E2、E3。
(4)環境風險等級
根據分析梳理的企業的Q、M、E值按照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矩陣表判定企業屬于一般、較大還是重大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
備注1:應分別判定企業突發大氣環境事件風險等級和突發水環境事件風險等級,最后以較高者確定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
備注2:如果近三年內有因違法排放污染物、非法轉移處置危險廢物等行為受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處罰的企業,要在已評定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基礎上調高一級,最高等級為重大。
企業劃分好環境風險等級只是初步,緊接著還要在環境應急預案中關聯應用。根據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結論,完善企業環境應急預案,進行預案備案工作。
如果企業自身不具備評估環境風險等級能力,也可以委托權威的檢測機構進行,即節省了時間成本,也避免了差錯成本。中科檢測具備國家認可資質,對環境風險評估能快速準確地出具可靠報告,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