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Hs對人體危害有著嚴重的影響,強致癌, 損傷生殖系統, 易導致皮膚癌,肺癌,上消化道腫瘤,動脈硬化,不育癥。多環芳烴PAHs對人體的主要危害部位是呼吸道和皮膚。人們長期處于多環芳烴污染的環境中,可引起急性或慢性傷害。常見癥狀有日光性皮炎,痤瘡型皮炎、毛囊炎及疣狀生物等。當有關PAHs的產品進入市場就需要進行專業的測試,我們一起了解一下PAHs測試方法有哪些?
PAHs測試的三種方法
一、PAHs測試方法—氣相色譜法(GC)
在有機污染物的環境監測中,GC法是最常用的定性、定量方法。該方法用于分析易揮發、熱穩定性好的有機物,是目前檢測環境中二噁英、多氯聯苯等的主要方法。GC分析中載氣(流動相)為惰性氣體,通常有氮氣、氦氣或氫氣。對有機組分進行分析時,含有機組分的液體樣品由進樣器進入汽化室后,立即汽化,并被載氣帶入色譜柱。色譜柱中以表面積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附劑作為固定相,吸附劑對每個組分的吸附力不同,經過一定時間后,各組分在色譜柱中的運行速度也就不同。吸附力弱的組分容易被解吸下來,最先離開色譜柱進入檢測器,而吸附力最強的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來,因此最后離開色譜柱。檢測器將物質的濃度或質量的變化轉變為一定的電信號,經放大后在記錄儀上記錄下來,就得到色譜流出曲線。根據色譜流出曲線上得到的每個峰的保留時間,可以進行定性分析;根據峰面積或峰高的大小,可以進行定量分析。GC法樣品用量小,應用范圍廣,可分析各種氣體以及在適當溫度下能氣化的液體或定量裂解的固體,但不能直接根據色譜峰得出結論,需和一些檢測儀器聯接使用,如質譜儀等。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用技術結合了氣相色譜和質譜法的優點,充分發揮GC的高分離效率和MS的高分辨率,擴展了GC方法的應用范圍,促進了分析技術的計算機化。

二、PAHs測試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HPLC主要作為高沸點、熱不穩定有機物的分析方法,與GC法形成互補,兩者分析對象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有機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譜儀主要由輸液泵系統、迸樣器系統、色譜柱、檢測器、記錄器、顯示器及數據處理機(或兼有組分收集系統)等組成。高壓輸液泵將具有不同極性的單一溶劑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劑、緩沖液等流動相壓入裝有固定相的色譜柱,經進樣閥注入供試品,由流動相帶入柱內,在柱內各成分被分離后,依次進入檢測器,色譜信號由記錄儀或積分儀記錄,實現對樣品的分析。HPLC流動相可調配比例,通過改變溶劑極性或強度從而改變色譜柱效能、分離選擇性和組分因子,最終實現改變色譜系統分離度的目的。HPLC的特點是壓力高、分離效能高、靈敏度高、應用范圍廣、分離速度快等,但HPLC是以液體作為流動相,其儀器設備昂貴,柱填料以及流動相的價格偏高,影響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的應用與普及。
三、PAHs測試方法—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超臨界流體色譜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色譜技術,以超臨界流體作為流動相的一種色譜方法。超臨界流體,是指既不是氣體也不是液體的一些物質,它們的物理性質介于氣體和液體之間。超臨界流體色譜法要與檢測系統聯用,適用于分離和測定極性強、熱不穩定、化學性質活潑、相對分子量大的化合物。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具有與氣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法顯著不同的特點:①超臨界流體作為流動相,具有與液體相近的密度,具有強的溶解性,適于分離分析難揮發和熱穩定性差的物質。②超臨界流體的粘度近于氣體,減少柱過程阻力,有利于采用細長色譜柱以增加柱效。③超臨界流體的擴散系數在氣體和液體之間,具有較快的傳質速度,使分析速度加快(低于GC),峰型變窄,增加檢測靈敏度。④超臨界流體色譜系統中可使用氣相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的檢測器。
中科檢測實驗室配備高端檢測設備、專業技術專家團隊,豐富的質量管理經驗和國際管理體系運作全方位確保PAHs測試數據準確可靠,報告加蓋CMA等資質,PAHs測試報告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