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檢測 > 技術文章 > 化妝品美白功效宣稱是什么?美白功效需開展人體功效試驗
化妝品美白功效宣稱是什么?美白功效需開展人體功效試驗
發布時間:2024-11-04 78

  化妝品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產品,尤其是對于美白化妝品的追捧更甚。但新規的規定下,美白化妝品功效評價必須在正規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需要進行對應的檢測試驗,才可出具功效是否真實的報告。




  中科檢測是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可提供一系列化妝品功效評價服務,包括美白化妝品功效評價服務,并出具權威報告。


  什么是美白化妝品?


  美白化妝品一般是指有助于減輕或減緩皮膚色素沉著,達到皮膚美白增白效果的化妝品。由于此類產品風險程度相對較高,《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明確其屬于特殊化妝品范疇并實行注冊管理。


  目前,我國對于美白化妝品的判定主要基于產品的標簽宣稱和產品內在屬性。另外,相關部門正在籌備起草化妝品美白劑清單,預計清單發布后會對我國美白化妝品的界定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需要提醒消費者注意的是,在我國通過物理遮蓋形式達到皮膚美白增白效果的產品也歸于祛斑美白類化妝品管理,不過這類產品數量相對較少,許可批件上的產品類別處印有“祛斑美白類(僅具物理遮蓋作用)”字樣,在此類產品標簽上也需要明確標注“僅具物理遮蓋作用”以示區分。這類產品僅僅是起臨時的遮蓋性美白作用,并不會真正使原有皮膚顏色變白,因此大家在選購祛斑美白化妝品時要特別注意這兩類產品的區別。


  美白功效需開展人體功效試驗


  美白的定義:有助于減輕或減緩皮膚色素沉著,達到皮膚美白增白效果;通過物理遮蓋形式達到皮膚美白增白效果。注:含改善因色素沉積導致痘印的產品。


  美白宣稱示例:美白,去黑,好易白,增白,嫩白,瑩白,瑩潤,潤白,潔白,凈白,亮白,透白,白嫩,大小白,白馥美,白皙,凈皙,皙顏,雪顏,玉顏,瓷肌,冰肌,雪肌,雪膚,膚色,膚色粉嫩,膚色淡化,膚色不均,暗啞,暗黃,黃氣,黯沉,色沉、色素沉著,黑色素,淡斑,淡印,淡化色斑,祛斑等。


  常用美白劑有哪些?


  從組成看,化妝品一般是由各種原料經過物理混合得到的產物,化妝品的功效可以看做是其所使用原料功能的集中體現。也就是說美白化妝品所具有的美白功效,依賴于產品中添加的美白劑品種及用量。


  除了以物理遮蓋方式達到美白增白效果的產品外,目前,美白化妝品的作用機理主要包括: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斷黑色素的轉運,還原黑色素,促進表皮黑色素的脫落等,根據配方中所用具體美白劑不同,產品的美白作用通常是通過其中一種或多種機理及原料組合來體現的。


  在我國及日本、韓國化妝品中常用的美白劑包括:熊果苷、煙酰胺、光甘草定、苯乙基間苯二酚、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抗壞血酸葡糖苷、3-鄰-乙基抗壞血酸、抗壞血酸磷酸酯鎂、凝血酸、甲氧基水楊酸鉀、紅沒藥醇等。其中美白植物成分主要包括油溶性甘草提取物、構樹葉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等。


  二氧化鈦、氧化鋅、云母、滑石粉等原料是常用的物理美白成分。


  美白產品有安全風險嗎?


  凡事都有兩面性,企業追求美白化妝品的美白效果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


  黑色素的生成實際上是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體現,它是黑色素細胞內重要氨基酸----酪氨酸經一系列復雜的生化代謝轉化而生成,并且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紫外線的照射會使黑色素細胞合成產生更多的黑色素,使皮膚變黑從而保護皮膚細胞免受紫外線的傷害。因此,美白化妝品對黑色素合成的抑制要適當,如果作用過強可能會嚴重干擾黑色素生成而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由于酪氨酸和酪氨酸酶也參與體內兒茶酚胺激素的代謝,美白劑過度作用也可能對兒茶酚胺激素的代謝產生不良影響。


  添加杜鵑醇的美白產品引起使用者皮膚產生“白斑”的事件就是此類產品造成消費者皮膚傷害的典型案例。因此,這也要求我們的生產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在開發美白化妝品時開展全面的安全性評估,以切實保證此類產品的使用安全。


  國際上對美白劑使用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也是給予了持續的關注,對相關原料的安全性不斷有新的認識。2021年11月,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發布了關于化妝品美白成分曲酸的初步評估意見稿SCCS/1637/21,結論是曲酸存在潛在內分泌干擾特性,當前歐盟化妝品中允許使用的最大濃度1%將不再被認為是安全的,曲酸被列入SCCS優先重新評估的清單中。國內外有關美白劑安全評估信息值得我們相關企業給予關注。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